生物资源 陕西生物资源丰富,多样性突出。是全国退耕还林规模最大的省份,现有林地1035.4万公顷。森林覆盖率达37.2%,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、关山、黄龙山和桥山。秦岭巴山素有“生物基因库”之称,其生态系统、物种和遗传基因的多样性,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。区内分布着大熊猫、金丝猴、羚牛、朱鹮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;有种子植物3300种,占全国种子植物总种数的12%;药用植物近800种,天麻,杜仲、苦杏仁、甘草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。红枣、核桃、桐油是传统的出口产品,中华猕猴桃、沙棘、绞股蓝、富硒茶等资源极具开发价值。渭北是中国主要的优质绿色苹果出产地,陕西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。役肉兼用的秦川牛和小型驴改良的重要父本驴种关中驴闻名中外,良种奶山羊量亦居全国之首。
水能资源 陕西地跨黄河、长江两大流域,水能资源丰富。全省水能资源理论总储藏量为1438.46万千瓦,可开发装机为666.66万千瓦,其中小水电为179.33万千瓦。主要河流水力资源情况如下:黄河流域在陕西境内流域面积133301平方千米,主要河流44条,理论蕴藏量为580万千瓦,可开发装机为234万千瓦,其中小水电52万千瓦。长江流域在陕境内主要有嘉陵江、汉江、丹江3条河流的上游段,集水面积72265平方千米,主要支流78条,水力理论蕴藏量为858.09万千瓦,可开发装机432.60万千瓦。其中小水电为126.88万千瓦。
畜牧资源 陕西天然草场面积共有8167.1万亩,其中可利用面积6864.5万亩,载蓄量为1069.8万头,加之陕西地域辽阔、气候多样,适宜各种畜禽的繁殖生长,畜牧自然资源丰富。陕西省家畜品种,历史上有著名的秦川牛、关中驴、佳米驴、同羊等优良畜种。全省按地貌形态特征,分为三个自然区,畜牧种类分布各有不同。关中地区是牛、驴、骡及奶山羊的主要产区和肉、蛋、奶的主要商品生产基地。陕北地区历史上曾是农牧交错地带,是陕西主要养羊区和毛、绒、皮、肉生产基地。陕南地区是陕西养猪的重要基地。畜、禽为半放牧半舍饲养。
渔业资源 陕西渔业水域资源主要有江河、湖泊、水库、池塘、稻田等。全省水域总面积692万亩,占国土总面积的2.24%,适于渔业生产的较大江河水面约48万亩。陕西湖泊总水面10.86万亩。至1995年,全省共有各类已成水库1070座,总库容41.06亿立方米,可养鱼水面约30万亩,是水产养殖最大的水域。据1995年统计,全省池塘水面135484亩,其中高标准的专用鱼池82976亩,占61%,已成为陕西商品鱼的重要基地。另外据1982年全省普查,黄河北干流、渭河中下游、汉江平川段延岸及长城沿线内陆湖泊周围滩涂和盐碱涝荒面积约120万亩,具有开发养殖渔业的广阔前景。
旅游资源 陕西有悠久的历史、璀璨的文化、多样的自然环境,聚集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。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,先后有周、秦、汉、唐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。全省现有各类文物点49058处、博物馆253座、馆藏各类文物186.9283万件(组)。其中有72座古代帝王陵墓,有佛教名刹法门寺、道教圣地楼观台、唐僧玄奘翻译佛经和讲授经典的大慈恩寺,还有中国现存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――西安城墙等等。
陕西山川秀丽,景色壮观。境内有以险峻著称的西岳华山,有气势恢宏的黄河壶口瀑布;有古朴浑厚的黄土高原,有一望无际的八百里秦川,有婀娜清秀的陕南秦巴山地,有充满传奇色彩的骊山风景区,还有六月积雪的秦岭主峰--太白山等。
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延安为中心的伟大革命史,给陕西留下了珍贵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,如延安宝塔山、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等。
陕西民风古朴,陕北的黄土风情、西安一带的关中文化和陕南风俗各具特色。有安塞腰鼓、陕北秧歌、户县农民画、西府民间工艺、华阴老腔、蒲城焰火、民间剪纸等。
2016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4.49亿人次,比上年增长16.5%;旅游总收入3813.43亿元,增长26.9%。其中,接待入境游客338.20万人次,增长15.4%;国际旅游收入23.38亿美元,增长16.9%;接待国内游客4.46亿人次,增长16.5%;国内旅游收入3658.92亿元,增长26.0%。
陕西境内绝大部分为外流河,分属黄河、长江两大水系,其中在陕境内的黄河流域面积133301平方千米,有河流2524条;在陕境内的长江流域面积72265平方千米,有河流1772条。境内湖泊稀少,除秦巴山地有散见湫池外,主要分布在陕北长城沿线风沙滩区。
黄河水系 黄河在府谷县墙头村进入陕境,南流经神木、佳县、吴堡、绥德、清涧、延川、延长、宜川、韩城、合阳、大荔县,至潼关折向东行于沙坡出境,全长715.6千米。此段黄河在禹门口分成自然特征迥然不同的上下两端,禹门口以上583.1千米穿行于黄土高原中心地带的峡谷之中,河流深切基岩,两岸峰峦重叠,河流弯曲狭窄,进入宜川境壶口时,河床由宽400米收缩成深30米、宽50米的窄槽,俗称“十里龙槽”。禹门口以下至潼关132.5千米,河流进入汾渭地堑,河床为冲积层所构成,河宽展至3—18千米,成为强烈的堆积游荡性河道,河道淤积多变,通常称为“小北干流”。陕西入黄河支流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349条,其中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、全长818千米,流域总面积134766平方千米的渭河为黄河最大支流。
长江水系 陕境内长江流域山川纵横、河网密布,年径流量313亿立方米。在1772条支流中,直接入江的支流有汉江和嘉陵江两条。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,一名汉水,古称漾水、沔水。在武汉市汇入长江,全长1577千米,流域面积15.9万平方千米,其中陕境内流长652千米,流域面积6.23万平方千米。主要有褒河、丹江等支流。嘉陵江在重庆市汇入长江,为古时货物从江南入陕的主要水路之一,1938年,对白水江至川陕交界之对鸡子、全长141千米的江面进行整理疏浚,抗战期间曾担负货运总量的90%。20世纪50年代白水至重庆950千米航线仍然畅通。自宝成铁路建成后,航运逐渐消退。
2017年水利系统完成建设投资278亿元,比上年增长8.5%。全年有效(农田)灌溉面积1269.81千公顷,旱涝保收面积750.11千公顷,节水灌溉面积935.43千公顷,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46.15千公顷,累计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820.06千公顷,堤防长度累计7332.45公里。已建成水库1101座,总库容为94.15亿立方米,其中大型12座,库容为53.5亿立方米。已建成万亩以上灌区187处,有效灌溉面积849.1千公顷。当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及改善提高人口数323万人。水利供水工程总供水量92.09亿立方米,其中向农业供水57.3亿立方米,工业供水14.27亿立方米,城乡居民生活供水13.72亿立方米,城镇公共供水3.25亿立方米,生态环境用水3.49亿立方米。